第575章 十三王宅(2 / 2)
“还有那人力黄包车,也是别开生面,闻所未闻,有趣得很。”
“至于王府,那就更不用说了,何止是满意,简直是太满意了……”
……
诸王听到皇帝问话,激动之色浮现脸庞。
个个掩饰不住开心的笑容。
王府集中建在了皇宫东面。
一共十三座高规格的府邸,贵气十足,金碧辉煌。
被京城百姓称之为“十三王宅”。
一众王爷长年在外,只带了侍妾一二在身边服侍。
妻儿家眷都还居住京城。
看到皇帝给他们建造的豪华王府,诸王也是欣慰不已。
茶室气氛热闹祥和。
皇帝满意,诸王尽欢颜。
当日。
宇文衍设宴,与诸王一同用膳。
膳后。
发下丰厚的赏赐,以示皇恩浩荡。
同时。
也表明皇帝对他们过往表现的认可。
……
这是搬迁新都城后的第二个年。
中心广场以南的民坊又完工了一些。
住进新城的百姓持续增长。
城内常住人口达到六十万余。
以后几年。
还会有更多的人源源不断地涌进这座天下第一城。
建筑风格古朴厚重。
设计理念又极具超前的巨城,处处彰显出了华夏文明的底蕴与活力。
马车道,人行道,绿化带,公共马车,水泥路面,垃圾箱,自来水,公共厕所,化粪池……
这些以往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的实用公共设施。
给京城百姓以全新的感受。
人们切身感受到其中的与众不同。
零距离体会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。
京城国都。
天子脚下。
城池虽大,依然是寸土寸金。
出售民坊内的商铺,住宅和地皮,户部收益甚巨。
建城所用的千万贯支出完全能够回本,甚至还能赚上一波。
本着“房住不炒”的原则。
户部制定了严格的售卖、租赁章程。
朝廷还在城南建造一些相对廉价的屋宅。
供那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和普通百姓购买或租住。
……
小年过后。
开启一年一度的过年大假。
各种集市庙会,民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。
京城的热闹氛围直接拉满。
大街小巷,车水马龙。
东、西两市,人山人海,人们争相置办年货。
坊内商铺也是人来客往,生意红火。
新城搬迁第二年。
城内的商业气氛就如雨后春笋般繁荣起来。
旧城在朝廷的规划下,成了汇集各行各业的手工业之城。
在朝廷鼓励商贸,大力扶持手工业生产的背景下。
大周商贸活动注入了无穷的活力,蓬勃发展起来。
特别是蕃商、胡商的到来。
激活了丝绸之路,进一步带动了商贸的繁荣。
朝廷商税也是水涨船高,每年都有大幅增长。
如今。
常驻长安城的外邦商贾多达五万余。
入乡随俗。
在华夏文化的熏陶下。
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成了“神州通”。
说汉话,穿汉服,写汉字。
学习华夏礼仪,接受传统民俗。
……